购物车(0)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药材行情 » 正文

附子,白附片,黑顺片,盐附子,附片价格及介绍

点击查看价格走势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11-18  浏览次数:146

【炮制】
1.淡附片:取盐附子,用清水浸漂,每日换水2-3次,至盐分漂净,置锅内与甘草、黑豆加水同煮透,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,取出,去甘草、黑豆,刮去皮,切为两瓣,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,取出,晒晾,反复闷润数次,润透后切片,晒干。(每盐附子100斤,用甘草5斤,黑豆10斤)。
2.炮附片:取盐附子洗净,清水浸泡一夜,除去皮脐,切片,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,取出,用姜汤浸1-3天,然后蒸熟,再焙至七成干,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,微鼓裂为度,取出放凉。

【性味】辛;甘;性热;有毒

【归经】心;肾;脾经

【功能主治】回阳救逆;补火助阳;散寒除湿。主亡阳欲脱;肢冷脉微;阳痿宫冷;心腹冷痛;虚寒吐泻久痢;阴寒水肿;阳虚外感;风寒湿痹;阴疽疮疡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9g(炮制品),回阳球逆可用18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,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,用艾炷炙之。内服宜制用,宜久煎;外用多用生品。

【注意】阴虚阳盛,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。
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本草衍义》:乌头、乌喙、天雄、附子侧子凡五等,皆一物也,止以大小、长短、似象而名之。后世补虚寒,则须用附子,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,其力全,不僭。风家即多用天雄,亦取其大者,以其尖角多热性,不肯就下,故取敷散也。此用乌头、附子之大略如此。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。
2.张元素:附子以白术为佐,乃除寒湿之圣药,湿药少加之引经。益火之原,以消阴翳,则便溺有节,乌、附是也。
3.《汤液本草》:附子,入手少阳三焦、命门之剂,浮中沉,无所不至,味辛大热,为阳中之阳,故行而不止,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。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,如用之者以其治逆也。
4.朱震亨:气虚热甚者,宜少用附子以行参、芪,肥人多湿,亦宜少加乌、附行经。《衍义》论附子有五等,同为一物,以其形命名而为用,至哉言矣,然犹未明也。仲景八味丸以附子为少阴向导,其补自是地黄为主,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药误矣。附子之性走而不守,但取其健悍走下之性,以行地黄之滞,可致远尔。
5.《伤寒蕴要》:附子,乃阴证要药,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,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,或厥冷腹痛,脉沉细,甚则唇青囊缩者,急须用之,有退阴回阳之力,起死回生之功。近世阴证伤寒,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,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。且夹阴伤寒,内外皆阴,阳气顿衰,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,佐以附子,温经散寒,舍此不用,将何以救之。
6.虞抟:附子禀雄壮之质,有斩关夺将之气,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,以追复散失之元阳;引补血药入血分,以滋养不足之真阴;引发散药开腠理,以驱逐在表之风寒;引温暖药达下焦,以祛除在里之冷湿。
7.《本草蒙筌》:天雄,其气亲上,补上焦阳虚;附子,其气亲下,补下焦阳虚;乌头,守而不移,居乎中者也;侧子,其气轻扬,宜其发四肢、充皮毛,为治风?之神妙也:乌喙,其气锋锐,宜其通经络、利关节,寻蹊达径,而直抵病所也。
8.《本草纲目》:按《王氏究原方》云,附子性重滞,温脾逐寒;川乌头性轻疏,温脾去风;若是寒疾,即用附子;凤疾即用川乌头。一云,凡人中风,不可先用风药及乌、附,若先用气药,后用乌、附乃宜也。又凡用乌、附药,并宜冷服者,热因寒用也。盖阴寒在下,虚阳上浮,治之以寒,则阴益甚而病增,治之以热,则拒格而不纳。热药冷饮,下咽之后,冷体既消,热性便发,而病气随愈,不违其情,而致大益,此反治之妙也。昔张仲景治寒疝内结,用蜜煎乌头;《近效方》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之,咽汁;朱丹溪治疝气,用乌头、栀子,并热因寒用也。乌、附毒药,非危病不可用,而补药中少加引导甚捷。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,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,岂古今运气不同耶?荆府都昌王,体瘦而冷,无他病,日以附子煎汤饮,兼嚼硫黄,如此数岁。蕲州卫张百户,平生服鹿茸、附子药,至八十余,康健倍常。若此数人,皆其脏腑禀赋之偏,服之有益无害,不可以常理概论也。又《琐碎录》言滑台风土极寒,民啖附子如啖芋、栗,此则地气使然尔。
9.《本草正》:附子,因其善走诸经,故曰与酒同功,能除表里沉寒,厥逆寒噤,温中强阴,暖五脏,回阳气,格阳喉痹,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,小儿慢惊等证。大能引火归源,制伏虚热,善助参、芪成功,尤赞术、地建效,无论表证里证,但脉细无神,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。
10.《本草汇言》:附子,回阳气,散阴寒,逐冷痰,通关节之猛药也。诸病真阳不足,虚火上升,咽喉不利,饮食不入,服寒药愈甚者,附子乃命门主药,能入其窟穴而招之,引火归原,则浮游之火自熄矣。凡属阳虚阴极之候,肺肾无热证者,服之有起死之殊功。
11.《本草经读》:附子,味辛气温,火性迅发,无所不到,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。《本经》云,风寒咳逆邪气,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。寒湿踒躄,拘挛膝痛,不能行步,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。症坚积聚血瘕,是寒气凝结,血滞于中也。考《大观本草》,咳逆邪气句下有温中金疮四字,以中寒得暖而温,血肉得暖而合也。大意上而心肺,下而肝肾,中而脾胃,以及血肉筋骨营卫,因寒湿而病者,无有不宜。即阳气不足,寒自内生,大汗、大泻、大喘,中风卒倒等症,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,方可挽回,此《本经》言外意也。误药大汗不止为亡阳,仲景用四逆汤、真武汤等法以迎之。吐利厥冷为亡阳,仲景用通脉四逆汤、姜附汤以救之。且太阳之标阳,外呈而发热,附子能使之交于少阴而热已;少阴之神机病,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,周行通达而厥愈。合苦甘之芍、草而补虚,合苦淡之苓、芍而温固。仲景用附子之温有二法:杂于苓、芍、甘草中,杂于地黄、泽泻中,如冬日可爱,补虚法也;佐以姜、桂之热,佐以麻、辛之雄,如夏日可畏,救阳法也。用附子之辛,亦有三法:桂枝附子汤、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、甘草附子汤,辛燥以祛除风湿也;附子汤、芍药甘草附子汤,辛润以温补水脏也;若白通汤、通脉四逆汤加入尿猪胆汁,则取西方秋收之气,保复元阳,则有大封大固之妙矣。
12.《本草正义》:附子,本是辛温大热,其性善走,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,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,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,彻内彻外,凡三焦经络,诸脏诸腑,果有真寒,无不可治。但生者尤烈,如其群阴用事,汩没真阳,地加于天,仓猝暴症之肢冷肤清,脉微欲绝,或上吐下泻,澄澈不臭者,非生用不为功。而其他寒症之尚可缓缓图功者,则皆宜熟用较为驯良。惟此物善腐,市肆中皆是盐制之药,而又浸之水中,去净咸味,实则辛温气味,既一制于盐之咸,复再制于水之浸,久久炮制,真性几于尽失,故用明附片者,必以干姜、吴萸等相助为理,方有功用,独以钱许,其力甚缓。寿颐尝于临症之余,实地体验,附片二钱,尚不如桂枝三、五分之易于桴应,盖真性久已淘汰,所存者寡矣。是以苟遇大症,非用至一、二钱,不能有效,甚者必三、五钱,非敢孟浪从事,实缘物理之真,自有非此不可之势。若用生附,或兼用乌头、草乌,终嫌毒气太烈,非敢操必胜之券矣。
13.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风寒咳逆邪气,温中,金疮,破症坚积聚,血瘕,寒湿,拘挛膝痛,不能行步。
14.《名医别录》:脚疼冷弱,腰脊风寒,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,下痢赤白,坚肌骨,强阴,又堕胎,为百药长。
15.《本草拾遗》:醋浸削如小指,纳耳中,去聋。去皮炮令坼,以蜜涂上炙之,令蜜入内,含之,勿咽其汁,主喉痹。
16.《医学启源》:《主治秘要》云,去脏腑沉寒;补助阳气不足,温热脾胃。
17.李杲:除脏腑沉寒,三阴厥逆,湿淫腹痛,胃寒蛔动;治经闭;补虚散壅。
18.王好古:治督脉为病,脊强而厥。
19.《本草纲目》:治三阴伤寒,阴毒寒疝,中寒中风,痰厥气厥,柔痓癫痫,小儿慢惊,风湿麻痹,肿满脚气,头风,肾厥头痛,暴泻脱阳,久痢脾泄,寒疟瘴气,久病呕哕,反胃噎膈,痈疽不敛,久漏冷疮。合葱涕,塞耳治聋。
20.《本草备要》:补肾命火,逐风寒湿。
21.《本草从新》:治痘疮灰白,一切沉寒痼冷之证。
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须根及泥沙,习称“泥附子”,加工成下列规格。
(1)选择个大、均匀的泥附子,洗净,浸入食用胆巴昀水溶液中过夜,再加食盐.继续浸泡,每日取出晒晾,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,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(盐霜)、体质变硬为止,习称“盐附子”。
(2)取泥附子.按大小分别洗净,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,连同浸液煮至透心,捞出,水漂,纵切成厚约0.5cm的片,再用水浸漂,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,取出,蒸至出现油面、光泽后,烘至半干,再晒干或继续烘干,习称“黑顺片”。
(3)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,洗净,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,连同浸液煮至透心,捞出,剥去外皮,纵切成厚约0.3cm的片,用水浸漂,取出,蒸透,晒干,习称“白附片”。
【性状】 盐附子 呈圆锥形,长4~7cm,直径3~5cm。表面灰黑色,被盐霜,顶端有凹陷的芽痕,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。体重,横切面灰褐色,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,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。气微,味成而麻,刺舌。
黑顺片 为纵切片,上宽下窄,长1.7~5cm,宽0.9~3cm.厚0.2~0.5cm。外皮黑褐色,切面暗黄色,油润具光泽,半透明状,并有纵向导管束。质硬而脆,断面角质样。气微,味淡。
白附片 无外皮,黄白色,半透明,厚约0.3cm。
【鉴别】 取本品粉末2g,加氨试液3ml润湿,加乙醚25ml,超声处理30分钟,滤过.滤液挥干,残渣加二氯甲烷0.5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,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(1:1)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(单酯型生物碱)。再取新乌头碱对照品、次乌头碱对照晶、乌头碱对照品,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(1:1)混合溶液制成每I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(双酯型生物碱)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B)试验,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~lO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己烷-乙酸乙酯-甲醇(6.4:3.6:1)为展开剂,置氨蒸气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。供试品色谱中,盐附子在与新乌头碱对照品、次乌头碱对照品和乌头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;黑顺片或白附片在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【检查】 水分 不得过15.0%(附录ⅨH 第一法)。
双酯型生物碱 照[含量测定]项下色谱条件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试验。
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新乌头碱对照品、次乌头碱对照品、乌头碱对照品适量,精密称定,加异丙醇二氯甲烷(1:1)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5μg的混合溶液,即得。
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[含量测定]项下供试品溶液各lOμl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即得。
本品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(C33H43NO10)、次乌头碱(C32H45NO10)和乌头碱(C33H43N011)的总量计,不得过0.020%。
【含量测定】 总生物碱 取本品中粉约lOg,精密称定,置具塞锥形瓶中,加乙醚一三氯甲烷(3:1)混合溶液50ml与氨试液4ml,密塞,摇匀,放置过夜,滤过,药渣加乙醚一三氯甲烷(3:1)混合溶液50ml,振摇1小时,滤过,药渣再用乙醚-三氯甲烷(3:1)混合溶液洗涤3~4次,每次15ml,滤过,洗液与滤液合并,低温蒸干。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,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(0.Olmol/L)15ml、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,用氢氧化钠滴定液(0.02mol/L)滴定至黄色。每1ml硫酸滴定液(0.Olmol/L)相当于12.9mg的乌头碱(C34H47NO11)。
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(C34H47NO11)计,不得少于1.0%。
苯甲酰新乌头原碱、苯甲酰乌头原碱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(附录ⅥD)测定。
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;以乙腈四氢呋喃(25:15)为流动相A,以0.1mol/L醋酸铵溶液(每lOOOml加冰醋酸0.5ml)为流动相B,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,检测波长为235nm。理论板数按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,
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适量,精密称定,加异丙醇-二氯甲烷(1:1)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,即得。
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(过三号筛)约2g,精密称定,置具塞锥形瓶中,加氨试液3ml,精密加入异丙醇-乙酸乙酯(1:1)混合溶液50ml,称定重量,超声处理(功率300W,频率40kHz,水温在25℃以下)30分钟,放冷,再称定重量,用异丙醇一乙酸乙酯(1:1)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,摇匀,滤过。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,40℃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,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-二氯甲烷(1:1)混合溶液3ml溶解,滤过,取续滤液,即得。
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即得。
本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(C31H43NO10)、苯甲酰乌头原碱(C32H45NO10)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(C31H43NO9)的总量,不得少于0.010%。
饮片
【炮制】 附片(黑顺片、白附片) 直接入药。
【性状】 【鉴别】 【检查】 【含量测定】 同药材。
淡附片 取盐附子,用清水浸漂.每日换水2~3次,至盐分漂尽.与甘草、黑豆加水共煮透心,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,取出,除去甘草,黑豆,切薄片,晒干。
每lOOkg盐附子,用甘草5kg、黑豆lOkg。
本品呈纵切片,上宽下窄,长1.7~5cm,宽0.9~3cm,厚0.2~0.5cm。外皮褐色。切面褐色,半透明,有纵向导管柬。质硬,断面角质样。气微,味淡,口尝无麻舌感。
【检查】 双酯型生物碱 同药材,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(C33H43NO10)、次乌头碱(C32H45NO10)和乌头碱(C33H43N011)的总量计,不得过0.010%。
【鉴别】 【检查】(水分) 【含量测定】 同药材。
炮附片 取附片,照烫法(附录ⅡD)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。
本品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,表面鼓起黄棕色,质松脆。气微,味淡。
【含量测定】 总生物碱 同药材,含生物碱以乌头碱(C34H47NO11)计,不得少于1.0%。
【鉴别】 【检查】 同附片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 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 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用于亡阳虚脱,肢冷脉微,心阳不足,胸痹心痛,虚寒吐泻,脘腹冷痛,肾阳虚衰,阳痿宫冷,阴寒水肿,阳虚外感,寒湿痹痛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 3~15g,先煎,久煎。
【注意】 孕妇慎用;不宜与半夏、瓜蒌、瓜萎子、瓜蒌皮、天花粉、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白蔹、白及同用。
【贮藏】 盐附子密闭,置阴凉干燥处;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,防潮。
注:盐附子仅做[性状]检测。

药典标准
2010年版药典标准: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支付方式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
声明:本站图/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,仅供病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 投诉电话:

Copyright 2014-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(www.zgyljgw.net)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