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(0)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药材行情 » 正文

白芷最新价格、白芷介绍

点击查看价格走势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12-16  浏览次数:103
核心提示:本品呈长圆锥形,长10~25cm,直径1.5~2.5cm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,具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,有的排列成四纵行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。气芳香,味辛、微苦。
中文学名:白芷

拉丁学名: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

别        称:川白芷,祁白芷,芷,芳香,苻蓠,泽芬,白茞,香白芷

产        区:

属性分类:

药        性: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、肺经。

—、概述
 
  白芷为我国的常用中药材,应用历史悠久,在中药材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[Angelica dahurica(Fisch.ex Hoffm.)Benth.et Hook.F.]或杭白芷[Angelica dahurica(Fisch.ex Hoffm.)Benth.et Hook.f.var.formosana(Boiss.)Shan et Yuan]的干燥根。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0年版收载。前者习称"禹白芷"、"祁白芷",后者习称"杭白芷"、"川白芷"。
  白芷始载于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,名白 ,芳香,列为中品。味辛,性温,主治"女人漏下赤白,血闭阴肿,寒热,风头侵目泪出,长肌肤,润泽,可作面脂。"《名医别录》载:"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,二月、八月采根暴干。"《图经本草》称:"今所在有之,吴地尤多。根长尺余,白色粗细不等。枝干去地五寸以上。春生叶,相对婆娑,紫色,阔三指许。花白微黄。入伏后结子,立秋后苗枯。二月、八月采根暴干。以黄泽者为佳。"并附有泽州(今山西晋城县)白芷图,图近伞形科当归属植物。《本草纲目》沿用了上述的记载和插图。白芷栽培历史悠久,据1919年《遂宁县志》记载: 四川始于13世纪;据河南、河北有关资科报导,河南始于16世纪20年代,据清·康熙《仁和县志》记载,以浙江家种为最早。自明清以来,长期发展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如四川省遂宁县1921-1930年,每年产量可达100万公斤以上。说明四川、河南等地,很早即成为白芷栽培主产区。
  白芷味辛,性温。归胃、大肠、肺经。具散风除湿,通窍止痛,消肿排脓功能。用于感冒头痛,眉棱骨痛,鼻塞,鼻渊,牙痛,白带,疮疡肿痛等症。
  主要成分:含挥发油,根含呋喃香豆素,主要为比克白芷素、比克白芷醚、氧化前胡素、欧前胡素、异欧前胡素等10种。果实含欧前胡素、珊瑚菜素。杭白芷根含异欧前胡素、欧前胡素、佛手柑内酯、珊瑚菜素、氧化前胡素等。
  主要药理:水煎剂对大肠杆菌、采氏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副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、变形杆菌、霍乱弧菌、人体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水浸液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 
  二、分布及采收加工储藏
 
  (一)分布
  白芷野生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;我国北方地区多有栽培。主产于河南禹县、长葛、许昌、郾陵、孟县、沁阳、博爱、柘城、商丘、睢县;河北安国、定州、深泽、万全、晋县、藁城、邢台、元氏、永年、完县、获鹿;山东莒县、定陶、济南、曲阜;辽宁盖县、海城。
  杭白芷野生分布于福建、台湾;我国南方地区多有栽培。主产于浙江余杭、永康、缙云、象山;湖南茶陵、平江、慈利、安仁、涟源;四川遂宁、达县、安岳、仪陇、崇庆、忠县、纳溪、射洪、岳池、平昌;贵州遵义、习水、湄泽、黄平;湖北蕲春、鄂州、利川、襄阳;云南洱源、弥渡、昆明、姚安;陕西汉中、渭南、城固。
  河南禹县、长葛等地出产的白芷习称禹白芷;河北安国、定州等地出产的白芷习称祁白芷,以上地区产量大、质量好,为地道药材白芷的主产区。浙江余杭、永康等地出产的杭白芷习称浙白芷,产于四川遂宁、达县等地习称川白芷,产量大、质量好,为地道药材杭白芷的主产区。
白芷主产于四川、河北、河南、浙江为白芷四大历史产区。按照产区不同,又分别称为川白芷、祁白芷、禹白芷、杭白芷。川白芷主产于四川遂宁、安岳、南川、达县。正常年间,全四川产量4000吨,其中素有"川白芷之乡"的遂宁白芷年产量约为2300-2500吨,产量最大,质量最好,被奉为地道药材,除国内销售外,还供出口。
  (二 )采收及加工
  1、  采收 白芷因产地和播种时间不同,收获期各异。春播,河北在当年白露后。河南在霜降前后收获。秋播,四川在播种第2年小署至大署。浙江在大暑至立秋。河南在大暑至白露。河北在处署前后叶片变黄或茎叶枯萎时收获。采收过早,植株尚在生长,根条粉质不足。采收过迟,易发新芽,影响质量,根部粉性差。采收时,选晴天进行,先割去地上部分,然后挖出全根,抖去泥土。
   2、加工 四川产区,将白芷曝晒1-2天,除去泥土,剪去残留叶基,去掉须根,按大、中、小分级堆、晒,切忌雨淋,晚上收回摊放。白芷含淀粉多,不易干燥。如遇连续阴雨,不能及时干燥,会引起腐烂。四川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采用熏硫方法,防止白芷腐烂:⑴收后遇阴雨,去泥即熏;⑵晒软后遇阴雨或被雨淋湿,应立即熏;⑶大白芷应熏透后再晒。通常用烘炕熏。入熏室,大根装中间,中根装周围,鲜根放底层,已晒软的放上层。用草席或麻袋盖严。每1000公斤鲜白芷,用硫磺7.8公斤。熏时,要不断加入硫磺,不能熄火断烟,少跑烟,熏透为止。1昼夜后,取样检查,用小刀顺切成两块,在切口断面涂碘酒,凡呈蓝色而很快消失的,表示硫已熏透,可熄火停熏。立即暴晒至干。如遇雨天,可摊凉通风干燥处,待晴天晒干或用无烟煤炕干。小量烘炕,大根放中央,小根放四周,头部向下,尾部向上,不能横放,火力适中,半干时翻动1次,将较湿的放中央,较干的放周围,炕干为止。大量烘炕用炕房,大根放下层,中根放中层,小根放上层。支根放顶层,每层厚约5-6厘米。烘烤温度控制在60℃左右。防止炕焦、炕枯。每天翻动1次,6-7天全干。
  浙江产区加工,起收后,将白芷置于有水的缸内,洗去泥土及须根,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,然后放在木板或光滑水泥地面上,按鲜重加入5%左右的石灰,用铁耙推擦,搅拌,以石灰均匀粘附白芷表面为度,再分大小置竹匾或芦席上暴晒,一般小者8-9天,大者约20天左右全干。
  (三)储藏养护
  用麻袋包装,包件45公斤,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,温度不超过30℃,相对湿度70-75%,商品安全水分12-14%。
  本品因含淀粉及挥发油,极易虫蛀、发霉及变色。仓虫有烟草甲、药材甲、米扁虫、咖啡豆象、日本蛛甲、锯谷盗、赤拟谷盗等。如被虫蛀,其根条有较明显蛀孔。根条头尾部易发霉,可见明显霉斑。
  贮藏期间,应定期检查,发现虫蛀、霉变.用微火烘烤,筛除虫尸碎屑,放凉后密封保藏。或用塑料薄膜封垛,充氮降氧养护。较多数量,可用磷化铝、溴甲烷熏蒸进行抑菌、杀虫。
 
  三、原植物形态及生物学特征
 
  (一)形态特征
  1、白芷 多年生草本,高1-2.5米。根圆柱形,有分枝,黄褐色。茎粗2-5厘米,近圆柱形,中空,常带紫色,有纵沟纹。茎下部叶羽状分裂,有长柄;茎中部叶2-3回羽状分裂,叶柄下部成囊状膨大的膜质鞘;无毛,稀被毛;末回裂片长圆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,基部沿叶轴下延成翅状,茎上部叶有显著膨大的囊状鞘。复伞形花序,伞幅18-40-70,花小,无萼齿,花瓣5,白色,先端内凹。双悬果长园形至卵圆形,黄棕色,有时带紫色。
  2、杭白芷 多年生草本,高1-2米。根圆锥形 ,顶部近方形,具4棱。茎粗4-7厘米,圆柱形,中空,具细纵棱,表面黄绿色。叶互生,茎下部叶三角形,2-3回羽状分裂;叶柄长3-6厘米,基部扩大成鞘;茎上部叶筒状成叶鞘。复伞形花序,密生短柔毛;伞辐10-27;花黄绿色,无花萼。花瓣5,卵状披针形,顶端反曲。双悬果扁平,椭圆形或圆形,有疏毛。
  (二)生态环境
  我国白芷主要生长于东亚季风气候区。主产区华北平原属半湿润、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,具有冬寒少雪、春季多风、夏热多雨、秋高气爽等特点。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具温暖湿润,四季分明特点。海拔多在50-500米之间,宜生长于地势平坦,土层浓厚,土壤肥沃,质地疏松,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。
  (三)生物学特性
  1、对光、热、水的要求 白芷喜温暖湿润,阳光充足,怕高温,能耐寒,适应性强。白芷对光照长短、强弱不甚敏感,但光有促进种子发芽作用。
  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幅度较大。种子在恒温下发芽率较低,在变温下发芽较好,以10-30℃变温为佳;幼苗期能耐-6-8℃的低温,气温在5-25℃均能正常生长。黄河流域 以北地区,冬季严寒,植株枯萎,以宿根越冬。长江流域以南地区,冬季气温较高,植株仍能正常生长,相反在炎热的夏季则枯苗。
  白芷对水份的要求以湿润为宜。整个生育期怕干旱。播种后缺水影响出苗,幼苗期干旱易造成缺苗,但营养生长期需水较多,而过于湿润或田间积水,易发生烂根。生育后期缺水,主根木质化,或出现分枝。
  2、生长发育 白芷播种后,在温、湿度适宜条件下,约10-15天出苗。幼苗初期生长缓慢,翌年4-5月植株发育最旺;4月下旬至6月根部生长最快;7月以后,植株渐变黄枯死,根已长成。留种植株8月下旬天气转凉,又重生新叶,第3年4月开始抽苔,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,6月下旬至7月种子陆续成熟。种子发芽率70-80%,隔年种子发芽率低,甚至不发芽。
 
  四、性状规格
 
  (一)  药材性状
  白芷呈长圆锥形,长10-25厘米,直径1.5-2.5厘米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根头部钝四棱形或正圆形,具纵皱纹,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,习称"疙瘩丁"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室。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/3。气芳香,味辛。
  杭白芷与上述相似,不同的是呈类圆锥形,具4棱,横向皮孔样突起,多排列成纵行,而使全根具4纵棱,一般无侧根;质坚而重,断面灰棕色,形成层环略呈菱形。木质部占横断面1/2。
  (二)规格标准
  国家医药管理局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标准,白芷分3个等级。
白芷商品规格标准
  一等 干货。呈圆锥形,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。体坚。断面白色或黄白色,具粉性。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1公斤36支以内。无空心、黑心、芦头、油条、杂质、虫蛀、霉变
   二等 干货。呈圆锥形,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。体坚。断面白色或黄白色,具粉性。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1公斤60支以内。无空心、黑心、芦头、油条、杂质、虫蛀、霉变
  三等 干货。呈圆锥形,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。体坚。断面白色或黄白色,具粉性。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1公斤60支以外,顶端直径不得小于0.7厘米。间有白芷尾、黑心、异状油条,但总数不能超过20%。无杂质、虫蛀、霉变。
 
  五、供求状况
 
 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,白芷年需要量约250万公斤,年栽培面积约8万亩。四川、浙江、河南、河北等地,适宜种植白芷的地区较多,白芷生长年限又短,药农栽培技术熟练,只要价格合理,生产潜力较大。
  白芷是祛风散湿,排脓生肌,止痛的良药;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。除中医饮片配方外,以白芷作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参桂再造丸、都梁丸、上清丸、牛黄上清丸、牛黄清胃丸、清眩丸、木瓜丸等,应用历史悠久,疗效显著。白芷香气浓郁,很早就作为轻工业原料和调料,植株还可以提取芳香油,用于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。在中药的对外贸易中远销日本、东南亚。 白芷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生产容易出现盲目性,造成产销失调。因此,应稳定购销政策,加强宏观指导,使生产稳定发展。
  
  六、药典标准
 
  2005年版 药典标准:
  来源: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(Fisch.ex Hoffm.)Benth. et Hook.f.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(Fisch.ex Hoffm.) Benth.et Hook.f. var.formosana(Boiss.)Shan et Yuan的干燥根。夏、秋间叶黄时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  性状:本品呈长圆锥形,长10-25cm,直径1.5-2.5cm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,具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,有的排列成四纵行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。气芳香,味辛,微苦。
   鉴别: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醚10ml,浸泡1小时,时时振摇,滤过,滤液挥干,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欧前胡素对照品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,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,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,以石油醚(30-60℃)-乙醚(3:2)为展开剂,在25℃以下展开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灯(365nm) 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  检查: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(附录IX H第二法)测定,不得过14.0%。
  总灰分 不得过6.0%(附录Ⅸ K)。
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.5%(附录Ⅸ K)。
  浸出物: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(附录X A),用稀乙醇作溶剂,不得少于15.0%。
  含量测定:照高效液相色谱法(附录VI D)测定。
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入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;以甲醇-水(55:45)为流动相;检测波长为300nm。理论板数按欧前胡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。
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欧前胡素对照品适量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,即得。
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(过三号筛)约0.4g,精密称定,置50ml量瓶中,加甲醇45ml,超声处理(功率300W,频率50kHz)1小时,取出,放冷,用甲醇稀释至刻度,摇匀,滤过,取续滤液,即得。
   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1,注入液相色谱仪,测定,即得。
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欧前胡素(C16H14O4)不得少于0.080%。
  炮制: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个,略浸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  性味与归经: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、肺经。
  功能与主治:散风除湿,通窍止痛,消肿排脓。用于感冒头痛,眉棱骨痛,鼻塞,鼻渊,牙痛,白带,疮疡肿痛。
  用法与用量:3-9g。
  贮藏: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支付方式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
声明:本站图/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,仅供病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 投诉电话:

Copyright 2014-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(www.zgyljgw.net)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